2007年11月14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民主参与式理财好
吴杭民

  在温岭新河镇镇长郭海灵的办公抽屉里,总是放着一份年初人代会批准的财政支出预算表。每当需要花钱时,郭镇长总会拿出预算表看某个项目里还有多少钱。这是新河镇实施“参与式预算”改革后出现的变化之一。在此以前,人大批准的预算往往被镇政府束之高阁,“花多少算多少”(11月11日新华社)。
  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,全国政协委员冯培恩曾表示,实现建设节约型政府的目标,须加强控制政府行政成本。冯委员说,近几年来政府行政管理费用的快速增长令人担忧。
  于是,在每年的全国两会上,都有代表委员大声疾呼:打造“阳光财政”。如何打造“阳光财政”?如何实现建设节约型政府的目标,加强政府行政成本的控制?温岭新河镇的实践初步给出了一个答案:通过保障人民的知情权、参与权、表达权和监督权,实施“群众参与式”预算改革。
  为集纳民意,新河镇在人代会审议财政预算前设计了一个预算初审民主恳谈会,群众向政府预算报告提出的意见、要求、建议多达59条。最终,镇人代会根据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的意见,行使预算修正权,要求镇政府增加民生支出,并列出了细目,同时压缩基本建设、干部外出等费用。其结果是:2006年的基本建设费与行政管理费分别比2004年下降5000多万元和400多万元,而事关民生的农业、文化、医疗卫生支出分别上升80万元、55万元和63万元左右。
  正如专家认为的那样:新河镇的民主参与式财政预算改革,是我国基层政府建立公共预算的一个重大突破。“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”,是打造“阳光财政”的必经通道。取之于民,如何清清楚楚、保质保量地用之于民,把有限的财政造福民众?温岭的探索是可喜之举。